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0, Vol. 38 Issue (6): 1043-1046  DOI: 10.7517/issn.1674-0475.200412   PDF    
多模态磁共振对妇女乳腺纤维腺病的鉴别诊断效果
佟颖1, 米楠1, 张荣2, 邢千超1, 曹振东1     
1.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放射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2. 承德医学院 护理系,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 为了探究多模态磁共振在妇女乳腺单纯纤维腺病和混合纤维腺病诊断中的价值,本研究以146例女性乳腺纤维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多模态MRI表现特征对比发现,单纯纤维腺病组肿块大小≥ 10 mm占比82.22%,混合纤维腺病组肿块大小≥ 10 mm占比43.33%。诊断效能参数比较发现,单纯纤维腺病组的ADC值和峰值信号强度均低于混合纤维腺病组(P < 0.05)。多模态磁共振ADC值和峰值信号强度预测单纯纤维腺病和混合纤维腺病的效能高。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    乳腺纤维腺病    诊断价值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Fibroadenosis of Breast in Women by 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TONG Ying1, MI Nan1, ZHANG Rong2, XING Qianchao1, CAO Zhendong1     
1.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e Medical College, Chengde 067000, Hebei, P. R. China;
2. Department of Nursing, Chengde Medical College, Chengde 067000, Hebei, P. R.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AO Zhendong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ultimodal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women's breast simple fibroadenosis and mixed fibroadenosis, 146 cases of female patients with fibroadenosis of breast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Multimodal MRI features were compared and found that the lump size ≥ 10 mm of the simple fibroadenosis group was 82.22%, and the lump size ≥ 10 mm of the mixed fibroadenosis group was 43.33%.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efficacy parameters found that the ADC value and peak signal strength of the simple fibroadenosis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mixed fibroadenosis group(P < 0.05). The ADC value and peak signal strength of multimodal MRI were highly effective in predicting simple fibroadenosis and mixed fibroadenosis.
Key words: 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fibroadenosis of breast    diagnostic value    

乳腺腺病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病变,临床发病率约为50%,为乳腺疾病的首位病变原因,它是由乳腺小叶内腺泡数目或末梢导管增多,并伴有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而产生,被认为是乳腺结构不良的早期症状[1, 2]。但目前关于乳腺腺病的发病原因尚没有统一的结论,有研究认为卵巢内分泌紊乱与乳腺腺病发病有关,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失调并影响乳腺组织有可能是乳腺腺病的病因。通常情况下,乳腺腺病会伴随其他良性病变,其中纤维腺瘤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病变。临床根据纤维腺瘤的类型将乳腺腺病分为单纯乳腺纤维腺病和混合乳腺纤维腺病,两种腺病类型的临床处理策略存在差异[3, 4],其中单纯纤维腺病因末梢导管、管泡及纤维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通常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而混合纤维腺病因有较大的可能发展为乳腺癌,因此手术治疗为其常用的治疗方式。两种腺病的处理策略不同导致及时、尽早的明确患者发病类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通过有效的筛选手段明确乳腺纤维腺病的类型,可有针对性地展开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5, 6]。多模态磁共振作为临床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多模态磁共振分析单纯纤维腺病和混合纤维腺病的影像学差异,以期为临床区分腺病类型提供有效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46例女性乳腺纤维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52~67岁,平均(60.36±2.41)岁。根据患者纤维腺病的类型将患者分为单纯纤维腺病组和混合纤维腺病组。单纯纤维腺病组:64例,患者年龄52~67岁,平均(60.12±2.33)岁,包括45例肿块型、19例非肿块型。混合性纤维腺病组:82例,患者年龄52~67岁,平均(61.89±1.87)岁,包括60例肿块型、22例非肿块型。两组患者年龄、肿块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经诊断符合临床关于乳腺纤维腺病的诊断标准[7];无磁共振检查禁忌症;无乳腺疾病史;无乳腺手术史;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手术前一周进行多模态磁共振检查,禁食禁水4~6 h,患者保持平静呼吸以减少检查伪影。使用西门子STYRA 3.0 T MR扫描仪进行平扫和动态检查。患者取俯卧位,躺于乳腺专用线圈,双乳自然下垂。扫描范围双侧腋窝、胸廓前部、双侧乳腺组织。经肘前静脉注射轧双胺对比剂,流率控制为4 mL/s,剂量0.2 mg/kg,以相同流率注射20 mL生理盐水。

1.3 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是否有肿块对患者进行比较。比较肿块型下、非肿块型下单纯纤维腺病和混合纤维腺病的多模态磁共振表现特征;比较多模态磁共振诊断单纯纤维腺病和混合纤维腺病的诊断效能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肿块型下多模态磁共振表现特征比较

肿块型下两组多模态磁共振表现特征比较发现,单纯纤维腺病组肿块大小≥10 mm占82.22%(37/45),混合纤维腺病组肿块大小≥10 mm占比43.33%(26/60),P<0.05,两组患者肿块形状、T2WI表现、边缘特征、内部强化、早期强化曲线、晚期强化曲线等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 1。多模态MRI见图 1~图 5图 1为T1W等低信号,图 2为T2WI偏高信号,图 3~5为动态增强,双乳见描点样强化。

表 1 两组患者肿块型下多模态磁共振表现特征比较

图 1 T1W等低信号

图 2 T2WI偏高信号

图 3 动态增强1

图 4 动态增强2

图 5 动态增强3
2.2 两组患者非肿块型下多模态磁共振表现特征比较

非肿块型下两组多模态磁共振表现特征比较发现,患者分布特征、内部强化、早期强化曲线、晚期强化曲线等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非肿块型下多模态磁共振表现特征比较
2.3 两组患者多模态磁共振诊断效能参数比较

诊断效能参数比较发现,单纯纤维腺病组ADC值为(1.25±0.31)×10-3 mm2/s、峰值信号强度(588.13±45.16),混合纤维腺病组ADC值为(1.46±0.19)×10-3 mm2/s、峰值信号强度(712.56±90.25),P<0.05,两组患者早期强化率、最大强化、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 3

表 3 两组患者多模态磁共振诊断效能参数比较
3 讨论

乳腺腺病由于表现多样,往往影像特点会与乳腺恶性病变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为临床诊断工作增加难度。临床通常根据发展阶段将乳腺腺病分为早期的小叶增生、中期的纤维腺病,以及后期的硬化腺病,中后期腺病往往表现为较明显的硬化和组织增生[8, 9]。但乳腺腺病的表现大多缺乏特异性,且各时期、良恶性的表现特征往往混合出现,导致诊断难度大大增加,误诊率上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纤维腺病患者以肿块型病变较多,单纯纤维腺病组(64例)、混合性纤维腺病组(82例)中分别有45例、60例表现为肿块型病变,磁共振结果显示肿块型病变呈混杂强化、节段分布,早期缓慢强化,后期多为平台强化[10, 11]。但单纯就形态特征而言,磁共振并未发现单纯乳腺纤维腺病和混合乳腺纤维腺病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对于非肿块型患者,其分布特征、内部强化、早期强化曲线、晚期强化曲线等两组患者差别并不明显。

就诊断效能参数而言,本研究中单纯纤维腺病组ADC值、峰值信号强度均低于混合纤维腺病组。单纯纤维腺病患者ADC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主要在于病变细胞密度存在差异,水分子扩散受到限制的程度也因此不同。此外,患者月经状态及腺体组织密度与峰值信号强度值有关[12, 13]。本文结果显示,多模态磁共振ADC值和峰值信号强度预测单纯纤维腺病和混合纤维腺病效能高。

参考文献
[1]
赵丹, 董凤林, 鄢英男, 等. 不同病理分型的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超声表现的对照分析[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9, 35(10): 890-893.
[2]
周莹, 李志强, 崔立刚. 乳腺纤维瘤病超声表现1例[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9, 35(9): 844.
[3]
范薇, 张建华, 潘晶晶, 等. 多模态MRI鉴别诊断乳腺单纯纤维腺病与混合纤维腺病的价值[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9, 53(2): 93-97.
[4]
朱晓娟, 赵华, 徐祎, 等. 乳腺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分析[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9, 35(1): 93-95.
[5]
刘维帅, 郭晓宁, 宫惠琳. 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 26(4): 243-246.
[6]
董凤林, 郑燕, 胡梦裳, 等. 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8, 34(12): 1077-1079.
[7]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 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 36(7): 752-754.
[8]
孟丽辉, 钱丽霞, 郭晓媛. MRI直方图结合TIC曲线鉴别乳腺纤维腺瘤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8): 544-547.
[9]
陈珊红, 胡虞馨, 周伟文, 等. 乳腺MRI动态增强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17(7): 86-88,封4.
[10]
赵建秀, 盛复庚, 周娟, 等. 乳腺黏液腺癌与纤维腺瘤的MRI鉴别诊断分析[J]. 磁共振成像, 2019, 10(2): 136-139.
[11]
郝玉娟, 徐熠琳, 刘君君, 等. 乳腺区域纤维母细胞和(或)肌纤维母细胞良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8, 52(10): 770-773.
[12]
郭宁, 李静, 张仁知, 等. MRI在乳腺黏液癌与T2WI高信号纤维腺瘤中的诊断价值[J]. 放射学实践, 2019, 34(6): 629-634.
[13]
刘凤梅, 唐勇, 龚柳燕, 等. 乳腺MRI误诊病例的影像学分析[J]. 放射学实践, 2018, 33(6): 56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