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2-01-23
    研究论文
    新型双发色团固体激光染料薄膜的光稳定性研究
    杨松杰, 何元君, 田禾
    2002, 20(1):  1-9.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02.01.1
    摘要 ( 1000 )   HTML ()   PDF (353KB) ( 15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UV-Vis吸收光谱仪和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新型双发色团固体激光染料薄膜的光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双发色团固体激光染料薄膜的光褪色反应遵循假一级动力学衰减.在PRNAM系列共聚物(N-烯丙基-若丹明1、N-[(2-丙烯酸基)乙基]-1,8-萘酰亚胺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中萘酰亚胺基团通过聚合物碳链与若丹明基团的氮原子相连;而在PRNM系列共聚物(若丹明1的烯丙基酯、N-[(2-丙烯酸基)乙基]-1,8-萘酰亚胺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中则是与若丹明基团的酯基相连.PRNAM系列共聚物的光稳定性优于PRNM和PRM(若丹明1的烯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系列的光稳定性.
    菁染料和份菁染料薄膜的光稳定性研究
    杨松杰, 孟凡顺, 田禾, 贡雪东, 肖鹤鸣
    2002, 20(1):  10-18.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02.01.10
    摘要 ( 1383 )   HTML ()   PDF (361KB) ( 17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UV-Vis吸收光谱仪和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菁染料和份菁染料薄膜的光降解动力学.与相应的份菁染料相比,携带正电荷的菁染料薄膜具有相对较好的光稳定性.运用量子化学中的SCF-MO-PM3方法,全优化计算了这些染料的分子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并解释了染料的光稳定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阻光染料对氯化银乳剂光谱增感的影响
    刘红彦, 胡秀杰, 段培成, 陈萍
    2002, 20(1):  19-26.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02.01.19
    摘要 ( 882 )   HTML ()   PDF (886KB) ( 13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感染料在卤化银微晶上吸附并形成J-聚集体是染料光谱增感和超增感的关键步骤.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增感染料和阻光染料在氯化银微晶上的吸附,并考察了阻光染料对增感染料J-聚集体的形成及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阻光染料在氯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程度不同,对增感染料J-聚集体形成的影响也有差异.其中,吸附较小的不影响增感染料J-聚集体的形成,而吸附较大的阻碍增感染料J-聚集形成,特别是阻光染料在增感染料之前加入乳剂中时.在氯化银微晶上吸附很小的阻光染料基本不影响增感染料对乳剂的光谱增感,而吸附较强的阻光染料不仅吸收入射光,还抑制或破坏增感染料的光谱增感.因此,在氯化银微晶表面没有吸附的阻光染料才是优良的阻光染料.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稳定剂TAI在银上的吸附
    黎源, 孙健, 龚斌, 张大德, 黄德音
    2002, 20(1):  27-32.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02.01.27
    摘要 ( 899 )   HTML ()   PDF (703KB) ( 15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方法研究 4-羟基--甲基-1,3,3a,7-四氮茚(TAI)在金属银上的吸附.实验表明TAI分子是通过分子上的N原子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银电极上.电极处理的氧化-还原循环次数并不影响振动频率,但在一定范围内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吸收强度有明显影响.
    研究简报
    含二茂铁基偶氮染料的光稳定性研究
    杨松杰, 王朝晖, 陈孔常, 田禾
    2002, 20(1):  33-38.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02.01.33
    摘要 ( 1130 )   HTML ()   PDF (253KB) ( 14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UV-Vis吸收光谱仪和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含二茂铁基偶氮染料及相应的偶氮染料溶液的光降解动力学.在溶液中,它们的光降解反应遵循零级动力学模型.与相应的偶氮染料相比,含二茂铁基的偶氮染料溶液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这表明,在其分子内存在着有效的从偶氮染料母体到二茂铁基团的分子内三重态-三重态能量传递,上述过程降低了偶氮染料激发三重态的生成,避免了染料的过早降解,提高了其稳定性.
    以1-(2,4,7-三硝基)芴基-2,6-二甲基苯胺为电子传输材料的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的研究
    张伟民, 王文广, 蒲嘉陵
    2002, 20(1):  39-45.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02.01.39
    摘要 ( 872 )   HTML ()   PDF (1135KB) ( 12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地研究了在由1-(2,4,-三硝基)芴基-2,6-二甲基苯胺(DMTNF),4-(二乙氨基)-苯甲醛-1,1-二苯基腙(DEH)和Y晶型氧钛酞菁(Y-TiOPc)或非金属酞菁(H2Pc)构成的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的性能,考查了电荷产生材料(CGM)浓度、电场强度和CGM的种类对光导体静电照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导体的量子收率和感光度与CGM浓度有很大关系,正充电时随CGM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负充电时随CGM的浓度增加而降低.两种光导体在近红外光谱区表现出良好的光敏性,适合LD扫描成像.Y-TiOPc光导体的最高峰在80 nm处,半衰曝光量为0.588 μJ/cm2(正充电),0.828 μJ/cm2(负充电);H2Pc光导体正充电最高峰在800 nm处,半衰曝光量为1.50 μJ/cm2,负充电最高峰在820 nm处,半衰曝光量为1.9 μJ/cm2.
    综述
    潜影形成过程中的空穴及其转换
    夏培杰, 国红, 姚林辉, 赵文芳
    2002, 20(1):  46-59.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02.01.46
    摘要 ( 877 )   HTML ()   PDF (543KB) ( 14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近几年,在研究卤化银体系的潜影形成效率时,在如何对待和处理光生空穴问题上出现了一些突破传统思路并具有开拓性的方法,我们把它称之为"空穴-电子转换"法.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寻找或设计一种"化学转换器".这种转换器既能捕获空穴,消除或减少潜影形成过程中由于电子与空穴的复合造成的电子损失,又能经过它的转换产生并释放出额外电子或某种电子载体(如自由基)促进潜影的形成,起到一举两得显著提高卤化银乳剂感光度的作用.本文对当前已有的3种化学转换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望引起国内科学家的密切关注.
    卤化银感光材料光作用动力学研究进展
    傅广生, 杨少鹏, 李晓苇, 韩理, 胡小勇, 孙宇臣, 马礼谦
    2002, 20(1):  60-68.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02.01.60
    摘要 ( 1095 )   HTML ()   PDF (1172KB) ( 15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卤化银光作用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微波吸收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较详细地介绍了卤化银乳剂加碘、增感剂、稳定剂及其颗粒体积、形状、结构、温度等参数对感光特性(光电子衰减特性)的影响结果.
    共轭聚合物/C60复合体系及其在光伏打电池中的应用
    黄红敏, 贺庆国, 蔺洪振, 杨俊林, 白凤莲
    2002, 20(1):  69-77.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02.01.69
    摘要 ( 934 )   HTML ()   PDF (346KB) ( 23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轭聚合物/C60复合体系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引起了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兴趣.本文介绍了共轭聚合物/C60复合体系的光诱导电子转移,以及近年来该体系在光伏打电池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