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07-15
    综述
    成像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晏磊, 景欣, 杨彬
    2012, 30(4):  241-250.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12.04.241
    摘要 ( 2293 )   HTML ()   PDF (2478KB) ( 20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阐述了成像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机械电子化、自动化、数字成像阶段.具体包括胶片式向磁记录式的转变,胶片式与数字式的兼容,数字式的空间、辐射、光谱和时间分辨率成像的前沿技术.提出由部件到系统的成像自动处理控制理论,并阐述了未来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研究论文
    纤维素接枝改性芴-苯和咔唑-苯共聚物及其对硝基芳烃的检测
    冷鸿飞, 吴文辉
    2012, 30(4):  251-259.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12.04.251
    摘要 ( 1598 )   HTML ()   PDF (1835KB) ( 15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Suzuki偶联反应将合成的芴-苯和咔唑-苯共聚物接枝到经化学改性的纸纤维素上,制备了可用于硝基芳烃检测的传感纸纤维素.荧光猝灭研究显示,由于两种传感纸纤维素具有的大比表面积和孔道结构有利于2,4-二硝基甲苯(DNT)蒸气分子的快速扩散,因此二者比薄膜态具有更高的荧光猝灭效率.荧光猝灭的可逆性研究显示,两种传感纤维素经过四次猝灭-恢复循环后,对DNT气态分子依然具有较高的猝灭效率,表明制备的纸纤维素具有良好的荧光猝灭可逆性和稳定性.
    喷涂法构筑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涂层及其光学和润湿性质
    高亮娟, 何溥, 李晓禹, 贺军辉
    2012, 30(4):  260-268.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12.04.260
    摘要 ( 1787 )   HTML ()   PDF (1512KB) ( 18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Stöber方法,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及乙醇和水的体积,合成了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以合成的粒径为20 nm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为原料,采用简单、方便的喷涂方法在玻璃片上构筑了纳米粒子涂层.在550 ℃煅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涂层,增强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玻璃片上的附着力.用1H, 1H, 2H, 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之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涂层的表面润湿性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通过喷涂法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涂层具有减反增透效果,当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0.48%、循环喷涂沉积数为3时,涂层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透光率可达95.5%.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涂层表面形貌发现,喷涂法制备的涂层是均匀的、可控的.喷涂技术构筑纳米粒子涂层具有简单快速、可大面积应用等优点.
    明胶溶液中沉淀法制备纯相β-磷酸三钙
    马铭, 王雪松, 张兵, 郭燕川
    2012, 30(4):  269-279.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12.04.269
    摘要 ( 1685 )   HTML ()   PDF (563KB) ( 15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明胶、硝酸钙Ca(NO3)2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为前驱体,初始Ca/P为1.5,制备了纯相的β-磷酸三钙.红外谱图和X射线晶体衍射结果表明,溶液中直接沉淀得到的产物为缺钙磷灰石,该产物在明胶浓度≥0.22 %(质量分数)时热转化为纯相的β-磷酸三钙.通过晶体尺寸计算和比表面积测定,缺钙磷灰石的晶体大小随着明胶用量的增加而变小.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溶液中直接沉淀的缺钙磷灰石呈针状形貌,经过高温煅烧后,针状的缺钙磷灰石将相互融合形成葡萄状的β-磷酸三钙.差热/热重结果表明,明胶与生成的缺钙磷灰石形成了化学键合,这将有助于吸附较多的水分子,随后水分子与缺钙磷灰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继续与沉淀中的偏磷酸钙反应生成β-磷酸三钙.本文还研究了明胶对纯相β-磷酸三钙的生成机理.
    疏水石墨烯水相分散液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金成勋, 李丹丹, 李久铭, 余愿, 李豫珍, 只金芳
    2012, 30(4):  280-288.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12.04.280
    摘要 ( 2721 )   HTML ()   PDF (1252KB) ( 21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未添加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而得到均匀的石墨烯水相分散液的方法,近来来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本工作通过提高水合肼的用量,来替代表面活性剂或者其它稳定剂的作用,得到了良好的均匀的水相石墨烯分散液,可长期稳定存放,6个月内未发生团聚现象.其Zeta电位低于-32.5 mV(pH值为5.89),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产物为具有褶皱结构的、六方晶系的单层石墨烯结构,厚度为0.38 nm.XPS分析显示这种方法对于除去羟基和环氧基团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利用这种分散液所制备的石墨烯-玻碳电极(GE-GCE)在检测抗坏血酸(AA)和尿酸(UA)时,比普通玻碳电极(GCE)显示出更良好的电化学响应.
    柔性透明石墨烯膜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
    金成勋, 李丹丹, 余愿, 徐涛, 钱俊, 只金芳
    2012, 30(4):  289-298.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12.04.289
    摘要 ( 2088 )   HTML ()   PDF (1670KB) ( 19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液相化学还原和热还原联合作用制备了柔性透明导电石墨烯膜.阳极氧化铝(AAO)模板在制备过程中既作为抽滤的滤网,又作为热还原处理时支撑石墨烯膜的衬底,制成的柔性透明石墨烯膜对波长为540—840 nm的可见光透光率为80%,面电阻为850 Ω/平方,这与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石墨烯膜(280—770 Ω/平方)相近,而低于溶液法制备的石墨烯膜(通常是103—104 Ω/平方).
    研究简报
    2,2',5-三(2-氟苯基)-4-(3,4-二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1,1'-二咪唑复合引发体系光聚合动力学性能研究
    彭呈, 王克敏, 路健, 钱晓春, 蒋姗, 聂俊, 马贵平
    2012, 30(4):  299-307.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12.04.299
    摘要 ( 1583 )   HTML ()   PDF (718KB) ( 16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实时红外对由光引发剂2,2',5-三(2-氟苯基)-4-(3,4-二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1,1'-二咪唑(WJ-HABI)、增感剂4,4-二(N,N'-二甲基氨基)苯甲酮(EMK)及供氢体N-苯基甘氨酸(NPG)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进行光聚合动力学研究.探讨了复合引发体系的浓度、不同配比、紫外光的强度及不同官能度单体等因素对光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感剂(EMK)的加入能使WJ-HABI复合体系的紫外吸收波长向长波移动;随着引发体系浓度的增大、紫外光强度升高,双键转化率及聚合速率增大,且聚合体系达到最高转化率所需时间越少.
    应用与发展
    提高光敏热成像材料感光性能的研究进展
    梁海燕, 李秋艳, 李姝静, 王心蕊, 叶宏, 李金培
    2012, 30(4):  308-317.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12.04.308
    摘要 ( 1466 )   HTML ()   PDF (923KB) ( 15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潜影形成和热显影过程两方面综述了提高光敏热成像(PTG)材料感光性能所采取的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在潜影形成方面,主要阐述了增加光吸收效率、提高潜影形成效率和降低最小潜影中心的原子数来提高感光性能,而在促进热显影方面,分析了显影剂、有机银盐、显影促进剂、pH值、pAg值等对感光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
    研究生论文摘要
    金属离子(Zn2+、Cd2+)光控释放分子体系的设计与反应机理
    张旭, 陈懿
    2012, 30(4):  318-318.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12.04.318
    摘要 ( 818 )   HTML ()   PDF (128KB) ( 12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属离子的光控释放能够实现金属离子定时、定点、定量的释放,这对研究金属离子的生理功能、控制金属离子诱导的生理响应以及开发金属离子潜在的医用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有关Zn2+和Cd2+的光控释放体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已报道的Zn2+和Cd2+光控释放体系存在一些不足(如制备过程繁琐,对释放进程不能进行实时监测等).
    室温下3-萘基-3H萘并[2,1-b]吡喃化合物褪色速度研究
    韩书磊, 陈懿
    2012, 30(4):  319-319.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12.04.319
    摘要 ( 941 )   HTML ()   PDF (135KB) ( 13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萘并吡喃类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光物理及光化学性能,在光开关、光存储及非线性材料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这类化合物主要的商业应用仍集中在变色眼镜领域,该领域要求有机或无机掺杂材料具有快的褪色速度、高的光密度、快的光响应速度及优良的抗疲劳性等.萘并吡喃作为变色眼镜的主要掺杂成分之一,如何在增强其光密度的同时,加快其室温下的褪色速度,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